【食品机械设备网 地方新闻】 盐碱地在全世界分布广泛,一度被称为土地的“绝症”。我国盐碱地面积大约15亿亩,其中,可利用的盐碱地约5亿亩。这样的土地所含的盐分较高,会影响粮食作物的正常生长。为了将盐碱地这一“沉睡”资源唤醒,许多地区积极探索盐碱地科学高效利用,把盐碱地治理当做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新的增长点。
河北沧州市地处渤海之滨,土壤盐碱化程度高。多年来该市在盐碱地推广种植旱碱麦100余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盐碱地特色农业,也擦亮了旱碱麦“名片”。与此同时,随着旱碱麦产业的发展,深加工也成为完善旱碱麦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已经形成了包含面花、面条在内的旱碱麦深加工产业链条。尤其是黄骅市的面花,以盐碱地上生产出来的旱碱麦原料制成,不仅麦香浓郁、口感劲道,还有着美好的寓意。当地的许多经营商立足改良面花制作技艺、面花模具雕刻、电商销售等等,让旱碱麦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据了解,目前黄骅市旱碱麦总产约13.26万吨,有较大型面粉加工企业20多家,年加工能力接近50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内关于旱碱麦加工技术的探索还在进行之中。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旱碱麦加工团队在沧州发布了旱碱麦加工技术成果。据悉,该团队对沧州市不同地域的7个旱碱麦品种进行初步分析,建立起籽粒品质数据普库,并深入研究了沧州旱碱麦的加工适宜性。该团队发现沧州旱碱麦籽粒平均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分别比普通地小麦高2.66%、8.67%,其粉质特性的稳定时间也显著高于普通地小麦,在精深加工领域拥有独特优势。在此之前,中国农科院还研发出节能干燥、杀菌减菌、低温冰冻、杂粮改性等关键技术。这些技术将被应用到旱碱麦加工中,为沧州旱碱麦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现如今,在科研人员日复一日、精益求精的刻苦钻研下,盐碱地变成了良田沃土,种出了希望、种出了财富,而对旱碱麦等作物加工技术的研究,将进一步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